close

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驚傳病逝香港,引發網友一片哀悼。金庸共著有15部膾炙人口的小說,被翻拍成無數影視作品,身價也隨著著作水漲船高,被稱為是「上下海外期貨手續費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」的金庸,據悉,小說版稅收入1年約近4千萬台幣。

據公開資料保守估計,金庸小說於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,翻拍與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。1991年的「香港華人億萬富翁榜」中,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,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名,明報集團年盈利當時更達到一億港元。倪匡曾說,金庸是「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致富的知識份子」。

金庸早期的收入主要靠報紙上的連載小說賺取稿費,而在他封筆後,陸續開始將小說整理成冊出版,版稅成為了一筆巨大財富。

早期的版稅收入雖難以查據,但金庸小說經久不衰,歷經三、四十年仍在不斷再版發行。2010年,金庸小說在內地重新結集出版,金庸版稅收入約新台幣1,555萬元;2016年,第十屆作家榜上,金庸名列17名,版稅收入約新台幣3,777萬元,此時距離金庸封筆已過去了44年,還能賺取高達3,777萬元的版稅,吸金能力可見一斑。

而隨著電影、電視的普及,金庸小說翻拍成無數影視作品,香港最早開始對金庸小說進行影視製作,《射鵰英雄群益期貨開戶傳》、《神鵰俠侶》、《雪山飛狐》等作品掀起翻拍熱潮,每一次翻拍都會有一筆版權費進入金庸的帳戶。

周星馳當年拍《功夫》時,片中使用到「小龍女」、「降龍十八掌」等,就得付金庸6萬元人民幣(約新台幣26萬元)的知識版權費。而據悉,金庸最後並沒有把這筆錢放入口袋,而是捐給了南亞海嘯的災民。

而雖然小說版稅已經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來源,但真正讓金庸成為億萬富豪的,是靠他自己的經營能力。

金庸不只是一個武俠小說家,更是香港著名報紙《明報》的創辦人。1959年,他靠著寫武俠小說賺的第一桶金,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,創辦了《明報》。

《明報》剛出版的時候,發行量十分慘澹,而為了擴大銷量,金庸在報紙上連載《神鵰俠侶》,積累了大批忠實讀者。

而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,《明報》1991年股票上市時,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(約新台幣34.3億元),金庸獨占六成。上世紀90年代,金庸已經是香港傳媒大亨,他的成功都和他的文字有莫大關係。

期貨開戶的概念起源於早期的農產品交易市場,為了規避價格的大幅波動,買賣雙方事先簽訂契約,約定好數量、價格與日期,以便進行貨物的交易。由此可知期貨是一張允諾買進或賣出貨物的契約。1848年美國芝加哥成立第一個期貨集中交易市場,因此確立了期貨的交易方式。此外為了創造流通市場,在集中市場交易,期貨契約必須符合幾項條件:一、契約標準化,針對契約訂定統一標準,方能集中競價。二、採取每日結算制度並由結算所統一負責,以降低違約風險。三、以公開競價的方式決定合約價格,使參與者根據最新資訊作出準確判斷。故期貨集中市場提供全球重要的避險功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ebadio5eqoa 的頭像
    zebadio5eqoa

    zebadio5eqoa的部落格

    zebadio5eq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